近年來,我市把醫聯體建設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抓手,構建機制、構建體系、能力提升、創新驅動,長期以來功不可沒,推動“基層首診、雙向轉診、急慢分治、上下聯動”的分級診療模式邁上新臺階。
頂層設計著力打造“指揮棒”。我市先后出臺了《唐山市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發展實施方案》、《唐山市進一步推進緊密縣域醫療聯合體建設工作方案》等多個文件。做好政策宣傳、評估和創新示范。2021年,城市醫院門診預約比例提高到59.88%,轉城市醫療集團患者4751人,轉城市醫療集團患者2270人;我市入選的醫聯體建設“六個典型案例”在2021年全省驗收考核中全部入選我省醫聯體建設“六個典型案例”,并在全省推廣。
科學規劃有助于構建“路徑網絡”。堅持分類,實現互通,因地制宜建立四種形式的醫聯體。即以資源共享、分級診療為核心的城市醫聯體,在主城區以市級三級公立醫院(含中醫院)為牽頭單位,建設城市醫療集團;跨區域專家聯盟。截至目前,我市二、三級醫院除建立了骨科、重疾、感染性疾病等25個專科聯盟外,還與京津知名醫院簽訂了56個技術項目合作協議,開展了近百個合作項目,形成了跨區域互補發展模式,提升了專科疾病治療能力;縣域醫療社區三級聯動,以灤州市、灤南縣2個國家緊湊型縣域醫療社區試點為基礎,2022年擴大到7個,帶動全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、管理體制、運行機制、服務能力的創新和轉型升級,形成以縣級醫院為龍頭,所有鄉鎮衛生院在醫療社區統籌管理下的緊湊型縣域醫療社區。遠程醫療協作網充分發揮三級醫院的技術輻射帶動作用,通過信息化建設在醫聯體成員間鋪設信息高速公路。目前,我市已建成功能完善的醫聯體建設信息平臺29個,實現了醫聯體成員間實時視頻遠程會診、心電圖、彩色多普勒診斷等活動,以及放射影像、病理片閱片等非實時會診功能,有效方便了群眾就醫。
支持元素的銜接,打好“組合拳”。聚焦市屬醫院強勢龍頭,新建一批醫療機構建設項目,即市工人醫院新院區建設項目、市五院精神康復建設項目、市中醫院遷建項目、市二院骨科大樓新建項目。著力強健縣級醫院筋骨,提升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。全市5所縣醫院達到三級醫院硬件設置標準,6所達到縣醫院服務能力推薦標準,16所縣醫院達到二級以上標準。縣醫院服務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,努力滿足縣人民的醫療需求。以穩定基層醫療機構基礎為主,以標準化建設為主,全市配置救護車輛1052輛,負壓救護車321輛。鄉鎮衛生院全部配備負壓救護車,全市181所鄉鎮衛生院和47所社區衛生服務全部達到標準設置標準,實現了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和城鄉院前急救全覆蓋。主要擴大基層人才隊伍,通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、全科助理醫師培訓、轉崗轉崗培訓、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訓等方式增加全科醫生數量。目前,全市基層醫療機構共有全科醫生2430名,共招聘鄉村醫生453名,消除了鄉村醫生的“空白點”。圍繞信息化建設的有力支撐,市醫療集團各龍頭醫院持續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,3家龍頭醫院(市工人醫院、市人民醫院、開灤總醫院)電子病歷應用水平達到四級。